足迹
叶坤姜有容花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1章 科研事故。(第2页)

其他的官员,也是一样的建议。

一步一步来,先把既定的任务完成,也让老百姓有个适应过程。

搞得动静太大,老百姓就不得安宁,影响生产恢复。

就目前推行的许多新技术,老百姓都消化不了。

比如种棉花、纺棉花,榨油,堆肥技术等等,都需要一个时间来稳固,进一步加强。

叶坤点点头,又问:那么各位觉得,我既定的任务里面,哪些做得不好,需要加强

侯七说道:

那就是驿站了。现有的驿站数量,还是不够,老百姓想写信寄信,很费力。一般来说,想寄信,都得前往县城。如果有可能的话,在每个乡,设立一个站点。

叶坤笑道:这个很容易啊,让乡里的学堂,兼做驿站即可。送信的事,安排民兵轮流执行。如果有急信,就送去县城。如果愿意加钱,也能办理加急。

侯七点头,记录下来。

另一个年轻官员起身,说道:

启禀汉王,因为年年战乱,人口流动太大,许多老百姓,亲人离散,无处可寻。能不能想个办法,让那些人,找到失落的亲人

叶坤微微皱眉,这个问题,好像不好解决。

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文化普及不高,这些都是实在的困难。

还有的人,连名字都没有,怎么找

但是叶坤不能推辞,便说道:

让老百姓骨肉亲人团聚,是我们的责任。大家都想想办法,怎么去牵线,让大家找到战乱中失散的亲人

侯七说道:传令给各村,需要寻找亲人的,报上亲人的姓名和原来居住地。整理归类,传给各地帮忙寻找。就是挺费事,需要很多人来办。

刚才的年轻官员说道:在城门外,搞个寻人墙,用粉笔将寻人信息,写在黑板上,便于大家联系。

还有人说道:开放路禁,想要寻人的,自己去找。

叶坤想了想,笑道:还是侯大人的办法靠谱。这样吧,先让各村统计,整理寻人信息,再集中归纳,印成册子,发给各地寻找!

现在造纸产量起来了,印刷一两千份册子,也是小儿科。

只要这些册子,在大江两岸到处流传,那些失落的亲人,就能慢慢联系上。

年轻官员说的寻人墙,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