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第1页)
徐洋把两首主打歌确定了下来,还要至少另外挑选八首歌,作为她首张专辑中的作品来凑数。
事实上,龙兴娱乐一直都没有停止收歌,前些天吴丽清又从一些知名的词曲作者手中高价收了几首歌,目前公司曲库中的存货达到了35首。
而且新收的这几首歌质量明显有所提升,估计这就是吴丽清千金买马骨的效果。
那些最顶级的词曲创作人基本上都是吃公粮的,并且都是所在单位的领导层,他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将自己写的歌交给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来演唱的。
所以一开始吴丽清向他们求歌的时候,都被他们给无情地拒绝了。
无奈之下,吴丽清也只能向那些名气不是那么大的音乐创作人约歌,并且......虽然约到的歌也看质量,质量好的直接就出比市场价高出近乎一倍的价格买下。
如果质量还可以的那种,也会爽快地付钱将歌买下......就算是那种实在不行,一看就是对方在糊弄的那种所谓的“作品”,吴丽清倒是没有买下,但也会象征性地支付对方一百元的辛苦费......你的作品我们不要,但也不能让你白忙活一场。
于是,那些顶级的词曲创作人一看到龙兴娱乐这么财大气粗,在他们看来实力远不如自己的那些音乐人的歌,都能卖出那么高的价......这让他们又如何能忍住不动心?
毕竟人家的太多了!一首歌的稿费就相当于他们好几个月的工资,这能不眼馋吗?
现在不是以前,可不是越穷越光荣,他们也想多赚点儿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那......还端着架子有什么意思?
因此,当吴丽清再次象征性地打电话给他们,表达自己的邀歌意向时......这一次好几个人就直接答应了下来。
甚至更有人直接就拿出了现成的作品。
而这一批新歌收上来之后,给王谦的感觉就是......终于有那么几首让他感觉有点熟悉、甚至是有些印象的歌曲了!
只可惜......最多也就是让他有点印象的歌,可以确定是肯定无法真正火起来的,也就是达不到主打歌的级别。
但是王谦对此倒也不意外,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华夏内地在这几年就没有什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
这一时期基本上还都是看港台的,港台的各种明星和佳作层出不穷,就连平时在内地走穴、演出的歌手,唱的也全都是港台歌......
这种情况大概一直要持续到1994年,那一年......华夏内地突然间就出现了不少的优秀作品,同时也捧红了好多的优秀歌手。虽然......这一时期的歌手,大多数还是一首歌吃一辈子的那种,但是哪怕就只能红上一时,却也因为这些人而丰富了内地的娱乐事业。
据说......那些人都是华夏流行音乐工业“造星”的第一代成品,是内地有意包装出来的一些明星,而这些人还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作94新生代。
王谦不知道所谓的工业造星是怎么造的,但是......那一年当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却是无法靠着包装而创作出来的。
比如孙皓的《中华民谣》、高风的《大华夏》等等......这些作品的质量都是相当不错的,就算不是在这个特定的时期,通过公司的包装而被推出,想来放在别的时间,哪怕没有很好的推广渠道,慢慢地也同样是可以出头的。
因此,王谦虽然让吴丽清一直收歌,但却真没对内地的音乐创作人抱太大的希望,实在是这几年对于华夏内地而言,简直就如同流行音乐的荒漠一般。